融入現代生活 非遺正青春——昭蘇用年輕化表達讓非遺“破圈”煥新生
6月14日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是“讓文物煥發新活力 綻放新光彩”。在文化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6月12日昭蘇縣2025年“融入現代生活 非遺正青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在天馬博物館拉開帷幕,向廣大基層群眾和疆內外游客呈現了一場極具特色的非遺展演活動。
本次活動由昭蘇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主辦,昭蘇縣文化館、昭蘇縣博物館承辦。
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非遺在新時代煥發蓬勃生機,這場活動不僅展現了昭蘇非遺保護工作的各項成果,而且充分展示了昭蘇非遺在旅游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活動中,昭蘇本地的文藝工作者表演了精彩的非遺文藝節目。伴隨著優美的旋律、踏著動人的節奏,表演者帶來的極具特色的優秀傳統文藝節目瞬間點燃現場氣氛,讓觀眾沉浸在獨特的藝術文化魅力之中。
在非遺代表作品展示區,各類手工藝品琳瑯滿目,從精美的手工刺繡、精湛的木質雕刻,到獨具特色的傳統服飾、生活器具,每一件展品都凝聚著非遺傳承人的智慧與心血,展現著昭蘇縣深厚的文化底蘊。參觀者們近距離欣賞非遺的精湛技藝,感受昭蘇草原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人群中,帶著兩個孩子自駕來昭蘇旅游的廣東省游客黃如玫告訴記者:“我們昨天觀看了‘天馬浴河’表演,場面非常壯觀。今天來到博物館剛好看到這場精彩的非遺演出和展覽,我真沒想到昭蘇有這么多非遺項目,有牧馬的、刺繡的、養蜂的,還有制作傳統肥皂的,這些項目都很精致,感覺再次被震撼了。”
此次活動不僅為昭蘇縣搭建了展示與外界交流的平臺,而且通過創新舉辦形式,讓非遺與現代生活深度融合,吸引了眾多群眾積極參與,讓非遺在新時代“活”起來、“潮”起來。下一步,昭蘇縣將繼續探索非遺保護與傳承的新路徑,讓更多的非遺瑰寶綻放光彩。
“我們希望打破‘非遺=傳統’的刻板印象,通過年輕人喜愛的形式,讓非遺真正融入到現代生活。”昭蘇縣文化館副館長、非遺保護科負責人童格說,“這次活動特別設置了沉浸式體驗區,有冬不拉彈唱、蒙古族長調表演、瑪納斯演唱、達斯坦朗誦等環節,讓更多的年輕人感受非遺的活力,讓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今后我們將進一步搭建‘非遺+’平臺,比如開發非遺的研學路線、利用短視頻傳播非遺故事等等,讓更多的群眾了解、認識、喜歡上非遺。也希望通過更多的創新形式,讓非遺成為昭蘇縣文化旅游的新名片。”
活動中,主辦方還進行了非遺傳承基地授牌及傳承人證書頒發。其中,昭蘇縣小別迭旅游度假區望湖莊園被授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哈薩克族刁羊”傳承體驗基地;伊犁農牧那木爾發展有限公司被授予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伊犁馬馴養”傳承基地;昭蘇縣薩爾闊布鎮的阿苛巴婭手工香皂加工社被授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哈薩克族土肥皂”傳承基地。同時,向別爾得胡力·俄登等10人授予“伊犁州第五批”傳承人證書,向賽爾哈孜?阿克巴爾等25名非遺傳承人頒發了“昭蘇縣優秀傳承人”證書。
來源:昭蘇縣融媒體中心 楊悅
關聯稿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